防治的主战场,要在疫情防治过程中尽最大可能满足人民群众对正常医疗的需求,这是通大附院不变的初心与使命。因此,结合两者功能的叠加,医院党委根据疫情防控形势实时调整防控策略、创新举措,为区域内百姓的生命与健康托底。
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医院对于卒中、胸痛、严重创伤、孕产妇、儿童等急危重症患者,无论有没有核酸阴性证明,在医护人员做好防护的前提下,第一时间在独立区域实施救治,医院也设立了应急手术室和应急导管室,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针对来自风险区的住院及手术患者,医院“严加把控”,这些患者需要进入到专门的“过渡病区”进行核酸检测、CT检查以及其他临床诊疗措施等,排除新冠感染之后再收住病区“缓冲病房”,实现新老病人分区收治。
利用“过渡病房”把非急危重症患者且有住院及手术需求的患者在这里先缓冲,通过观察,确切排除新冠感染后,再给病人做手术。针对内科、外科、重症、肿瘤、限期手术患者,设立10个实体化的缓冲病区,通过评估患者病情程度对预住院患者进行摸排,并充分利用床位调配系统实现公平、有序、及时地提供住院服务。
高建林表示,医院在疫情防控期间的一些创新举措得到包括江苏省卫健委在内的各级行政主管部门的高度认可。而这一系列创新举措并非凭空想象,除了医院“一切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以外,医院领导干部靠前指挥,深入防控疫情第一线,及时掌握动态,调整应对措施,在实践中应运而生的举措才能真正让百姓受益。
“院外驰援战”,哪里有疫情哪里就是战场
5月5日,农历立夏,清晨4点半,103人组成的援沪核酸采集队第14次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