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征程。他们每次都是凌晨奔赴上海、星夜返回通城,迎着晨曦披星戴月,共采集核酸45万余人次,其中封控楼道核酸采样5万余人次。
此轮疫情以来,通大附院先后共有6支队伍战斗在院外的疫情防控战场上。其中援连云港医疗队从连云港返回后,45名队员未顾得上休整即转战上海临港方舱医院,承担7个舱区9000名患者收治工作。
10人组成的支援苏州核酸采集队于5月2日凯旋,在苏州他们顺利完成采样8万人次。支援南通大学、崇川区、开发区、通州区、海门区、启东市以及有关单位等400多人,完成采样200万人次。
距离病毒最近的核酸检测队,从连云港、常州返回后又马不停蹄投入新的工作,在南通基地检测上海等疫区的标本,每天12小时内完成超20000管的检测任务,6名队员两个月没有回家。为减轻临床一线医护人员的负担,行政科室的30多名党员干部职工主动报名,到G15沈海高速竹行卡口执勤。
高建林介绍,从武汉疫情发生的两年多以来,通大附院的“院外驰援战”就从未间断。从最初的两支援鄂医疗队出征,到支援扬州75人整建制医疗队出征,再到核酸采集与检测队先后支援北京、天津、新疆及省内的兄弟城市,可以说哪里有重大疫情暴发,哪里就是通大附院人驰援的战场。
同时,通大附院援外、援疆任务更是坚守数十年的常态化任务。在院外的战场上,他们用双手诠释职责,用肩膀撑起责任,用爱心书写奉献,用汗水描绘了这段印记深刻、意义非凡的人生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