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稿 | 倪歌 吴晓芳
在通大附院院史馆,每一件展品背后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如果文物会说话,这张德国柏林大学的博士文凭会告诉你,想得到“我”有多不容易。如果文物会说话,这身博士服会告诉你,“我”可是瞿先生家捧在手心里的传家宝。
这一张柏林大学博士毕业证书和这套博士服的主人是曾经两度出任南通医院院长的瞿立衡先生。他气质儒雅、学富五车,在照片里静静地注视着一百年后的我们。
让我们穿越历史的烟云,来到1930年……
呼啸的列车卷起滚滚浓烟缓缓停靠在沈阳站,拥挤的人流中,一位身材高挑、面容清瘦、身着长袍的儒雅年轻人显得格外引人注目。南下的列车还需等待数日,这位年轻人决定去拜访东北军少帅张学良。少帅接到投上的名帖,上面写着“德国柏林大学医学博士瞿立衡”字样,立刻站起身来,兴冲冲地对随从说:“赶快约请,在后花园面谈。”少帅爱才惜才,两人相见恨晚。
这位名叫瞿立衡的青年才俊是南通县唐洪乡严家灶人。1917年,15岁的他考入私立南通医学专门学校,成为班上年龄最小但禀赋和勤奋都出类拔萃的学生,先后学中医、西医各4年,均以优异成绩毕业。1925年赴德国深造。1928年获得柏林大学医学博士学位。是南通大学培养的医科学生中最早获得医学博士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