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科教兴院,持续激发创新强大动能

  特约评论员 ▎一文

  笔者近日从南通大学附属医院获悉,胃肠外科主任医师、教授支小飞作为唯一第一作者在CNS正刊《Nature》上发表了题为“Nociceptive neurons promote gastric tumour progression via a CGRP–RAMP1 axis”(感觉神经元通过CGRP-RAMP1轴促进胃癌进展)的高质量研究论文。这也是该院发表的首篇《Nature》论文。(交汇点新闻) 

  科技立则民族立,科技强则国家强。近年来,南通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多重国家战略机遇,跨江融合、向海图强,积极推动科技与产业深度协同,将科技创新作为推动产业升级的核心动力,加快塑造发展新动能。比如,累计斩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3项;“希望六号”、“天鲲号”、我国首制极地探险邮轮等一批“大国重器”从南通扬帆起航。可以说,一项项科技成果向全国展示了南通的科技实力,也激发着760万江海儿女向着现代化新征程加快迈进。 

  科技创新是“强院之基”,必须始终锚定目标不动摇。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唯有持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做实科研成果转化,才能在未来发展中赢得更多主动。在此背景下,要实现全市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就必须始终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把科技和创新摆在重要位置,加大力度推进科教兴院“强翼工程”,真正把科技创新作为医院建设的战略性和基础性工作,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为全面开启建设省内顶尖、国内一流的高水平研究型医院提供强大支撑。 

  科技创新是“众人之事”,必须始终凝聚合力不动摇。“众人拾柴火焰高”,推动科技兴院、发挥人才优势、加快医院更好发展从来不是一个人的事,是大家的事。为此,必须汇集各方力量,加快形成推进科技创新的强大合力,努力创造更多江海人民看得见、摸得着的科技成果。一方面,要进一步鼓励激励,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和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不断破除制约人才发展的“制度藩篱”,让科技源头活水持续涌现。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健全完善科技、人才评价机制,给予科技人才更多鼓励和包容,允许试错、鼓励探索,不断营造适应人才发展的良好环境,让有为者敢闯敢试敢首创,真正实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最后,还要进一步加大对先进事迹和先进人物的宣传,通过权威媒体常态化报道,引导全院上下持续弘扬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精神,不断地在工作中攻坚克难、永攀科技高峰,推动高水平医院建设工作走向深入。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封面
   第02版:封二
   第03版:目录
   第04版:目录
   第05版:目录
   第06版:时评
   第07版:资讯速递
   第08版:重磅
   第09版:重磅
   第10版:重磅
   第11版:重磅
   第12版:重磅
   第13版:重磅
   第14版:重磅
   第15版:重磅
   第16版:重磅
   第17版:技术
   第18版:技术
   第19版:技术
   第20版:技术
   第21版:技术
   第22版:技术
   第23版:技术
   第24版:技术
   第25版:技术
   第26版:故事
   第27版:故事
   第28版:故事
   第29版:故事
   第30版:故事
   第31版:故事
   第32版:故事
   第33版:故事
   第34版:故事
   第35版:故事
   第36版:故事
   第37版:服务
   第38版:服务
   第39版:科普
   第40版:科普
   第41版:科普
   第42版:科普
   第43版:科普
   第44版:科普
   第45版:科普
   第46版:科普
   第47版:科普
   第48版:科普
   第49版:科普
   第50版:文化
   第51版:文化
   第52版:文化
   第53版:文化
   第54版:文化
   第55版:文化
   第56版:文化
   第57版:文化
   第58版:文化
   第59版:封三
   第60版:封底
科教兴院,持续激发创新强大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