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多学科团队成功拆解

——长在“生命中枢”上的不定时炸弹
  左二为神经外科主任医师施炜教授,左一为卒中中心主任医师张云峰,左三为神经外科主任医师徐希德

  ▌吴丹丹

  赵女士因延髓巨大血管母细胞瘤导致严重症状,手术风险极高,通大附院神经疾病中心多学科协作,先行栓塞,再行显微切除,5小时完成手术,患者恢复迅速,术后三天即可下床行走,我们来看看高难度手术背后的协作力量。

  6月10日,在病房内,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党委书记、神经外科主任医师施炜教授握着50床患者赵女士的手,关切地说道:“手术相当有难度,当时我们反复确认手术方案,手术过程中也丝毫不敢松懈……现在看到你恢复得很好,真心为你感到高兴,希望你早日康复,回归社会。”延髓被称为神经外科手术的“生命禁区”,而血管母细胞瘤切除术同样风险极高。近日,通大附院神经疾病中心多临床专科紧密协作,成功拆除了赵女士这枚生长在人体呼吸心跳和运动中枢的“不定时炸弹”,术后患者恢复良好。

  生命警报拉响,炸弹亟待拆除

  46岁的赵女士在20天前开始出现头晕症状,起初休息后有所好转,并未引起重视。然而,过了十几天,病情急转直下,头晕头痛加剧,还伴有恶心呕吐,行动严重受限,走路时如醉酒般不稳,只能依靠轮椅出行。在如东当地医院就诊时,MRI检查显示其右侧延髓实质性血管母细胞瘤伴囊变,当地医生建议转至上级医院进一步治疗。经多方打听,5月底,赵女士在家人的陪伴下慕名来到通大附院施炜教授处就诊,经详细检查确诊赵女士为延髓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长在“生命中枢”上的不定时炸弹
   第01版:封面
   第02版:封二
   第03版:目录
   第04版:目录
   第05版:目录
   第06版:时评
   第07版:资讯速递
   第08版:重磅
   第09版:重磅
   第10版:重磅
   第11版:重磅
   第12版:重磅
   第13版:重磅
   第14版:重磅
   第15版:重磅
   第16版:重磅
   第17版:技术
   第18版:技术
   第19版:技术
   第20版:技术
   第21版:技术
   第22版:技术
   第23版:技术
   第24版:技术
   第25版:技术
   第26版:故事
   第27版:故事
   第28版:故事
   第29版:故事
   第30版:故事
   第31版:故事
   第32版:故事
   第33版:故事
   第34版:故事
   第35版:故事
   第36版:故事
   第37版:服务
   第38版:服务
   第39版:科普
   第40版:科普
   第41版:科普
   第42版:科普
   第43版:科普
   第44版:科普
   第45版:科普
   第46版:科普
   第47版:科普
   第48版:科普
   第49版:科普
   第50版:文化
   第51版:文化
   第52版:文化
   第53版:文化
   第54版:文化
   第55版:文化
   第56版:文化
   第57版:文化
   第58版:文化
   第59版:封三
   第60版:封底
多学科团队成功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