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多学科联手成功“拆弹”

——颈动脉遭肿瘤超270度“死亡拥抱”
  左二为主任医师吴昊

  ▌陈静

  颈动脉是人体生命血液输送的“主干道”,此刻却被一颗血供丰富的肿瘤以超过270度的“死亡拥抱”紧紧扼住!危急关头,通大附院耳鼻咽喉科吴昊教授团队联合多学科专家力量,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拆弹”行动。最终,这颗极其复杂的颈动脉体瘤被成功切除,患者转危为安!

  49岁的刘先生(化名)发现颈部一枚拳头大小的肿块,便前往当地医院就诊。该院B超引导下穿刺活检病理报告提示为副神经节瘤,并立即被建议转至上级医院。然而,面对这一血供极其丰富且包绕重要血管神经的颈部肿物,贸然穿刺活检存在难以控制的致命风险—一旦出血压迫气管,将迅速导致窒息。这个关键预警为后续治疗敲响了警钟。 

  刘先生随即慕名来到通大附院吴昊教授门诊。吴昊教授在审慎分析外院资料后,初步确定患者颈部的肿瘤是一种来源于颈动脉体感受器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属于较为罕见的血管性肿瘤,具有局部侵袭性,手术难度和风险极大,立即将患者收治入院。团队迅速启动精准评估:颈部增强CT、增强MRI以及相应的血生化检查。 

  影像结果令人倒吸一口冷气:肿瘤不仅血供极其丰富,增强扫描呈显著强化,更以超过270度的姿态紧紧包绕颈动脉分叉区上下方。尤其是上缘位置高,从下颌骨内侧向上逼近颅底,属于最复杂的III型颈动脉体瘤。 同时,部分副神经节瘤特有的激素分泌风险也如影随形—若术前未充分准备,儿茶酚胺激增将引发术中高血压危象或脑血管意外,后果不堪设想。 

  面对挑战,吴昊教授迅速启动MDT多学科诊疗机制。介入与血管外科主任、主任医师赵辉,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医师秦卫,医学影像科副主任、主任医师贾中正,麻醉手术科副主任、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颈动脉遭肿瘤超270度“死亡拥抱”
   第01版:封面
   第02版:封二
   第03版:目录
   第04版:目录
   第05版:目录
   第06版:时评
   第07版:时评
   第08版:重磅
   第09版:重磅
   第10版:重磅
   第11版:重磅
   第12版:重磅
   第13版:重磅
   第14版:技术
   第15版:技术
   第16版:技术
   第17版:技术
   第18版:技术
   第19版:技术
   第20版:技术
   第21版:技术
   第22版:技术
   第23版:故事
   第24版:故事
   第25版:故事
   第26版:故事
   第27版:故事
   第28版:故事
   第29版:故事
   第30版:故事
   第31版:故事
   第32版:故事
   第33版:故事
   第34版:故事
   第35版:服务
   第36版:服务
   第37版:服务
   第38版:服务
   第39版:服务
   第40版:服务
   第41版:服务
   第42版:服务
   第43版:服务
   第44版:科普
   第45版:科普
   第46版:科普
   第47版:科普
   第48版:科普
   第49版:科普
   第50版:科普
   第51版:科普
   第52版:科普
   第53版:科普
   第54版:科普
   第55版:科普
   第56版:科普
   第57版:科普
   第58版:科普
   第59版:封三
   第60版:封底
多学科联手成功“拆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