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4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别脱!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文 | 郝传铮

  老人常说:“吃了端午粽,再把棉衣送。”这里其实蕴含的中医养生之道便是春捂秋冻。

  春季,自然界及人体阳气初生,阴气始减,早春时节,人体肌表应对气温升高亦逐渐开泄,但此时御寒能力相对较弱,加之春季气温很不稳定,“倒春寒”甚至有让人重回冬天的感觉。

  此时,如过早改换单衣,机体难以适应,就会导致抗病能力下降,病邪趁虚而入,易引发各种疾病,如流感、呼吸道感染、哮喘、过敏性鼻炎等。因而此时应注意防寒保暖使体内阳气不受寒气侵害,从而阳气逐渐得以生长生发,这便是“春捂”的养生之道。

  春捂,捂哪里?

  “春冻未泮,下体宁过于暖,上体无妨略减”——《老老恒言》。

  人体下部的血液循环要比上部相对差,有“寒从脚底生”之说,因此,早春时节要特别注意身体下部的保暖。这一点,对女性尤为重要,女性下半身着凉容易导致多种妇科疾病,如痛经、盆腔炎症、白带异常、不孕等。

  所以,笔者劝各位爱美的女士,春天不要过早脱衣秀身材,要做好自己的腰骶部、膝部、小腹部的防寒保暖。

  春捂,捂到几时?

  春捂,难道真的要捂到端午吗?

  多项研究表明,15 ℃,可以说是捂与不捂的分水岭 。气温持续在 15 ℃以上且相对稳定时, 就可以开始逐步减衣,老年人及体弱者建议再捂1-2周。有的朋友不禁要问,有时候白天气温挺高,夜里突然降温怎么办?如果日夜温差大于 8 ℃,此时则要注意加衣保暖。

  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大部分人可根据自身冷热的感觉来调整衣物。

  儿童春捂有哪些讲究?

  许多家长对于孩子的防寒保暖,可以说是“全副武装”。那么儿童到底应该怎么捂?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封面
   第02版:封二
   第03版:简介
   第04版:目录
   第05版:目录
   第06版:时评
   第07版:资讯速递
   第08版:重磅
   第09版:重磅
   第10版:重磅
   第11版:重磅
   第12版:重磅
   第13版:重磅
   第14版:重磅
   第15版:重磅
   第16版:封面
   第17版:封面
   第18版:封面
   第19版:封面
   第20版:封面
   第21版:封面
   第22版:封面
   第23版:聚焦
   第24版:聚焦
   第25版:聚焦
   第26版:聚焦
   第27版:聚焦
   第28版:聚集
   第29版:聚集
   第30版:前沿
   第31版:前沿
   第32版:服务
   第33版:服务
   第34版:服务
   第35版:服务
   第36版:服务
   第37版:服务
   第38版:服务
   第39版:服务
   第40版:服务
   第41版:提醒
   第42版:小安说健康
   第43版:小安说健康
   第44版:科普
   第45版:科普
   第46版:科普
   第47版:科普
   第48版:科普
   第49版:科普
   第50版:科普
   第51版:科普
   第52版:科普
   第53版:科普
   第54版:科普
   第55版:科普
   第56版:科普
   第57版:科普
   第58版:食补
   第59版:食补
   第60版:食补
   第61版:食补
   第62版:影像
   第63版:影像
   第64版:影像
   第65版:影像
   第66版:广告
   第67版:封三
   第68版:封底
别脱!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