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屎,到底要不要掏?
“耳屎”的医学名称叫“外耳道耵聍”。在外耳道软骨部的皮肤内有耵聍腺,它的分泌物就叫耵聍。正常情况下,耵聍对外耳道和鼓膜有保护作用!它还有特殊的气味,能阻挡小飞虫之类的小动物进入耳内,片状的干性耵聍可以随头部的运动、咀嚼、讲话,自动脱落排出外耳道。健康的外耳道本身具有自洁功能。
所以一般情况下,是不建议掏耳朵的,而且自行掏耳朵的害处还真不少。
1、用力过猛,导致鼓膜穿孔,听力下降,甚至并发中耳炎。
2、方法不当,可能将耳屎推向耳道深部,形成耵聍栓塞,导致听力减退,压迫鼓膜引起耳鸣,眩晕。
3、用不干净的挖耳勺、长指甲等挖耳,易挖出细微的伤口,很容易造成外耳道真菌感染。
4、共用挖耳工具,会传染疾病,最常见的是人乳头状瘤病毒,引起外耳道乳头状瘤。
5、耳屎越挖越多,新分泌的耳屎由原本的片状变为碎屑,降低保护耳朵的能力。
哪些耳屎,需要处理呢?
耵聍过多,引起耵聍栓塞,堵塞外耳道时,耳闷胀不适,影响听力,有时耳鸣、眩晕,进水膨胀后有胀痛,此时需要到耳鼻喉科就诊。
对于小儿不合作或耵聍较大时,可以按医嘱使用5%碳酸氢钠滴耳液滴耳3天,软化后由专科医师取出。
耳部滴入5%碳酸氢钠的正确方法
患耳朝上——一手将耳廓拉向后上,推耳屏向前,使外耳道变直——另一手持滴耳液滴入6~8滴——确保患耳朝上15分钟,对耳屏按压数次。一天5次,连续3天。
【本文作者:尤易文,通大附院耳鼻咽喉科主任医师,擅长领域耳鼻咽喉常见疾病及疑难杂症的诊治,尤其擅长过敏性鼻炎、鼻窦炎、鼻息肉、鼻腔、鼻窦良恶性肿瘤及鼻咽癌的诊治,专攻鼻内窥镜手术及手术前后各类相关问题的评估、决策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