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重急剧下降。2020年的双次自体串联造血干细胞移植更是一场漫长的“闯关”—从干细胞采集、预处理,到移植后细胞生长、感染与排斥反应,每一关都如履薄冰。
“那时我情绪非常低落,但王主任每天查房第一个来看我,告诉我‘我才是给你治病的人,相信我,我们一起扛’。哪怕上门诊,王主任也会特意跑来看一眼,就为了让彼此都心安。”提及这段经历,小张眼眶微红。治疗期间,护士长和病友家属也给予了他无私的帮助。这种“人情味”正是通大附院坚守的理念。
“治疗不光是用药,更要治心。”
王信峰坦言,面对重症患者,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和手术、药物同样重要。“有的患者化疗后抑郁,甚至想放弃,这时候一句鼓励、一次倾听可能比打针更有效。”而小张的坚强与乐观,也成了病房里的“正能量”— 他会主动开导其他病友,分享自己的闯关经验,“看着他挺过来,其他人也会觉得‘我也能行’。”
战友相惜,生命重量铭心间
在北京化疗时,小张曾加入一个12人的病友群,大家年龄相仿,疾病方向类似,彼此之间成为生死战友,但最终只有他一人幸存。
“我们会在群里互相打气,分享用药反应,谁家有困难,其他人都会搭把手。”“那个群还在吗?”“不在了,没有其他人了。”
他至今仍记得那个内蒙古战